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大道出川 蜀道不难

作者:特邀撰稿人 王晓春 林红 田园园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7-09-18 星期一

????四川地处内陆腹地,四周被巍巍高山环绕阻隔,中间为纵横交错的河流分割,层峦叠嶂,山高水险,交通不便。为改变“蜀道难”的状况,四川人民与自然和社会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由“蜀道难”到“蜀道易”、再到“蜀道通”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珍贵的交通运输档案,真实记录了四川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总结交通运输历史经验、探寻交通运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极为重要。?

保路运动:一条铁路引发清廷在川统治的覆灭

????在四川省档案馆保存的清代巴县衙门档案、川滇边务大臣衙门档案和英法教会、重庆海关代理税务司档案中,有许多关于清末四川各地保路运动情况的记载;在新津县档案馆,也存有四川总督赵尔丰镇压保路运动的告示、札、电报。这些历经百年的泛黄老档,无声地述说着20世纪初那场轰轰烈烈、以路为核心的群众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早已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国有,且拒不归还四川民众集资修路的股金,还将路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招致四川各阶层的反对,进而发展成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最终导致清王朝在四川反动统治的彻底覆灭。四川保路运动和全川武装起义,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线,孙中山先生曾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

清宣统二年(1910)三月二十九日的川汉铁路有限公司股票(背面)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档案馆藏

????1949年四川解放前夕,除了在綦江修建了67公里的低标准、非干线铁路外,四川境内没有一根枕木和钢轨。四川解放不到半年,人民政府即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成渝铁路,经过10万军民的奋力苦战,到1952年7月1日,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成渝铁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中国人独立设计、自行修筑的,全部采用国产钢轨和枕木。随着川黔、襄渝、达成、成绵乐城际、成渝客专等铁路的营运,以及成兰、成贵、西成、川南城际、川藏等铁路建设项目的加快实施,四川出入省通道全部打开。目前,四川铁路运营里程4623公里,“十三五”期间将达到6000公里,覆盖21个市(州)、85%以上的县级城市。

乐西公路:一条通道承载抗战国际援助物资的运输

????四川省档案馆保存有民国时期四川交通运输档案3.32万余卷,是省公路局、省公路运输公司等单位修建川陕、川湘、川康、川鄂、川甘、川黔、川滇等公路形成的工程档案,涉及工程测量、征地拆迁、征用民工、工程进度、竣工验收等内容,还有运营路线、里程价格、出川抗战将士及军需的运输,见证了四川公路建设筚路蓝缕的历程,这从抗战时期赶筑乐西公路即可窥见。乐西公路起自乐山,终至西昌,全长525公里,1939年5月路勘,8月开工,1941年7月开放通车,担负转运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国际援助物资的重任,成为连接滇缅公路、输送军事物资的重要生命线。修筑乐西公路,其工程之艰、工具之简、工期之短、气候之劣,在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留下了雄浑悲壮的篇章。为构筑这条维系全国抗战的生命线,大量民工因工伤、冻饿、疾病而死亡。前后征工24万人,死亡4000人以上,平均每公里死亡8人,在工程最为艰巨的岩窝沟,平均每公里死亡人数达20人,时人谓之“抗日卫国一寸山河一寸血,筑路架桥每米工程每米魂”。

民工修筑乐西公路的情形

????1913年,四川开始修筑第一条公路,成都至灌县(今都江堰市),全长55公里,修修停停,历时12年才通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四川建有公路8581公里,绝大部分为简易碎石路,实际通车能力不足一半,全省170个县有59个不通公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动工修筑穿越甘孜藏区650公里的川藏公路,1951年3月修建成都至阿坝全长506公里的成阿公路,1952年8月修建宜宾到西昌全长441公里的宜西公路,基本改变四川交通极为不便、物资运输困难的状况。1995年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此后又相继建成成绵、内宜、成乐、成灌、成雅等多条高速公路,省内通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截至2016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610公里,进出川大通道29条,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国第二。“十三五”期间,省内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4万公里,实现100%建制村通硬化路。

“特种工程”:一段四川航空史上的特殊记忆

????在成都周边的双流、新津等地,人们时常会看见杂草丛中弃用的大石碾子和飞机跑道;在四川省档案馆保存的民国档案中,带有历史痕迹的“特种工程”记载了四川航空史上一段特殊记忆。70多年前,为配合美军对日军的空中打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责成四川地方政府,在川西地区新建或扩建数个B-29重型轰炸机机场,并成立管理机构“四川特种工程征工总处”,“特种工程”由此得名。工程于1943年12月开工,1944年5月完成,包括新津、彭山、邛崃、广汉4处轰炸机机场和成都、双流、温江、德阳、梁山(今重庆梁平)5处驱逐机机场,动用四川50个县150多万民工参与修建。那些头裹白帕、腰系麻绳、脚穿草鞋、衣衫褴褛的民工,住在拥挤不堪的工棚内,吃着掺杂稗子甚至沙子的糙米,顶着严冬腊月凛冽的寒风,用锄头挖高填低,用撮箕挑运沙土和碎石,用肩膀拉动10吨重的大石碾子,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这项艰巨而繁重的工程。1944年6月至12月,美军第20航空队B-29重型轰炸机群从成都平原起飞,先后执行20次轰炸日本及日占区的任务,投下炸弹3623吨,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修建邛崃桑园机场的民工拖着石碾碾压跑道

????1950年,四川开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条通向西南的航线——天津至重庆航线;1951年,开通全国第一条支线航班——重庆至西昌航线;1965年,开通第一条飞越“世界屋脊”的成都至拉萨航线;1987年,四川诞生民航体制改革后全国第一家骨干航空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2004年,全国第一家民营航空运输企业——鹰联航空公司在成都成立。2015年,四川有民用航空企事业单位21个,民用机场13个,旅客吞吐量4881.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7.4万吨。成都双流机场开通国际航线100条,在建的天府国际机场是“十三五”规划建设的我国最大的民用运输枢纽机场,建成后成都将成为国内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卢作孚:一位民营企业家书写的中国水运传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四川交通主要途径是内河航运,利用自然河道通船,凭借天然港口泊船,客货运主要由拉纤木帆船承担。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国小火轮“利川”号侵入川江,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垄断了川江“黄金水道”。1926年6月,四川省合川县(今属重庆市)人卢作孚在重庆集资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统一了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逐步退出长江。民生公司全盛时拥有轮船117艘、驳船31艘,向外投资合资企业94家,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内河航运民营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抗战爆发后,卢作孚组织支前运输和工厂内迁,为中国抗战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支援前线作战,民生公司担负运送川军出川抗日的重任,至1939年止,共抢运出川将士38万余人,弹药、辎重万余吨。在抗战时期的工业西迁中,民生公司共出动24艘轮船、2000多只木船,用40多个日日夜夜,冒着日机轰炸,穿恶浪、闯险滩,行程数千里,将10万余人、9万多吨工业物资从湖北宜昌码头紧急抢运至大后方四川。在这场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民生公司有116人献出宝贵的生命,61人伤残,16艘船被炸残、炸沉。

满载内迁物资的民生公司船队行进在川江上

????四川水运资源丰富,全省拥有通航河流176条,通航水库、湖泊147个,航道资源11725公里。近年来,四川加快推进“四江六港”水运主通道和重要港口建设,随着四川首个百万标箱大港泸州港的建成,嘉陵江航道渠化工程、渠江广安段航运工程、南充港、广元港等水运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以及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实质进展,全省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1515公里,一个以长江为主干,联通嘉陵江、岷江、渠江等支流的内河水运网正在逐步形成。

明代“驿符”:一件四川现存时间最早的邮政档案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档案馆,保存有一件缣帛档案,是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朝廷颁给公差人员的“驿符”,其文字内容为,“皇帝圣旨:公差人员经过驿,分持此符验,方许应付马匹。如无此符,擅便给驿,各驿官吏不行执法循情应付者,俱各治以重罪。宜令。准此。洪武二十三年 月 日。通字贰佰贰拾号”。“驿符”长64厘米、宽33厘米,底料是手工线布,幅面文字和中间“驿马”图为织锦织成,左右分别织五爪龙1条,上下分别织五爪龙两条,寓意“九五至尊、六六大顺”。龙与龙之间有云纹,两边有轴。驿道是明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往返的官道,沿途设有驿站,提供食宿和交通。在明代的汉藏交通中,松潘道是沟通汉藏往来的重要驿路,一般从成都出发,西经灌县、威州(今汶川)、茂州(今茂县)、叠溪到松潘。明代“驿符”对研究中国邮政史,研究明代中央政府对藏区的管辖治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驿符?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档案馆藏

????1949年,四川邮路总长91641公里。“十二五”期间,四川全面完成1406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运营工作,乡镇邮政营业网点实现全覆盖,快递服务网络覆盖全省183个县(市、区)和60%以上的乡镇。“十三五”期间,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将实现建制村邮件直投到村,快递网点的乡镇覆盖率达到90%。

????如今,铁道、公路、水运、航线、邮网……蜀道在延伸,山川在刷新。祖辈披荆斩棘走出大山的蜀道精神,如今依然激励着四川人民走出盆地,通江达海,迈向世界!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9月15日 总第3119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